正视陪读妈妈这一群体

伴随着高考接近尾声,一批人也卸下了包袱,暂时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他们规模很大,但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陪读妈妈

顾名思义,陪读是指那些以孩子的教育为首要目标,陪伴孩子在学校附近学习,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社会现象但是,它不同于城市或地区的家庭因分配名额而迁移这里陪读的主要地点在县城伴随着农村孩子进入县城读书,他们的家庭也到县城在学校附近租房或买房,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直到他们参加高考,陪伴他们的任务才能宣告结束

至于为什么要陪妈妈而不是陪爸爸或者其他家人,似乎也不难理解只要看看是谁在帮孩子做作业,周末带孩子去补课,你就顿悟了不同的家庭在性别分工上有很高的趋同性陪读妈妈的群体规模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一些县城学校附近的出租屋短缺和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锐减或许可以说明一切

陪读当然是家庭的决定,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是所有家长的目标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用整个家庭的力量抚养一个孩子,被赋予了继承一个家庭甚至家庭社会积累的使命可是,当陪读不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选择,而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主流现象时,基于家庭内部策略的解释就显得有些无力了

那么,为什么陪读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把陪读的扩散曲线和乡村教育的发展曲线并排看,似乎可以看出一些关联很多研究也指出,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撤点并校等政策的推进,原本不平衡的县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进一步拉大,城镇化也加速了教育资源向县域集中当乡镇的教育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父母的需求和期望时,去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是顺理成章的选择而一些县城学校不尽人意的住宿条件和不可推卸的家庭教育责任,也促使很多家庭做出了陪妈妈的决定而且很多孩子会进县城读小学甚至幼儿园,很难离开个人照顾

这似乎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对于家庭来说,这种教育风险投资的成本并不低除了在城市买房或租房的大成本外,身为母亲的女性受到束缚,远离劳动力市场,也是家庭的一大损失接送孩子,做三餐,把他们的时间切成了碎片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容易

之前我们也关注过妈妈岗的就业探索,侧重于平衡妈妈的工作和家庭,但客观来说,很多陪读盛行的中西部县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空间和经济基础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是不小的人力资源损失高考结束后,陪读妈妈除了打零工,似乎很难实现其他形式的再就业

另一个值得审视的角度是,在剧场效应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陪读,对教育的投入也会水涨船高,教育不平等会进一步拉大。

当然,陪读妈妈的执着和牺牲值得看到,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城乡教育不平衡背后的结构性背景因为,这是这个群体大规模存在的根源他们的存在和困境提醒我们,要确保农村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平等的教育机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关部门也应重新认识陪读妈妈的身份标签,将针对这一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和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视野,为人力资源市场不断积蓄能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